兩會定調樓市走向:解決好"三個1億人"的新型城鎮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后一段時期內,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詳細】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后一段時期內,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詳細】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看來,這部規劃最大的亮點是強調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他說,這部規劃提出保障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條件、拓寬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舉措,推進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并要求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機制。【詳細】
全國人大代表、省長婁勤儉說,去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中央也明確了向西開放作為戰略重點,特別是李克強總理到陜西調研時,要求陜西打造經濟升級版,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戰略支撐作用,在西部科學發展中當好新引擎,形成內陸改革開放的新高地,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支點。這賦予了陜西新的歷史使命,必須推進與絲路沿線城市、國家的經濟合作。【詳細】
房地產行業仍有發展機會,但受供需關系的改變和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邏輯影響,房地產業轉型是大勢所趨,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將發生變化。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期待房地產調控政策松綁以刺激經濟并不切實際,投資者要看到房地產業將步入轉型周期。此外,產業在區域間布局的優化是城鎮化的影響之一,這將帶來新需求和新機遇。【詳細】
記者從西安市棚戶區改造工作推進會上獲悉,從即日起,西安市棚戶區改造項目可再享12項稅費減免優惠政策。其中,包括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契稅、個人所得稅等5項稅收減免,以及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新型墻體材料專項費、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城市教育附加等7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費用。據悉,此次棚戶區改造項目稅費減免政策在我省首次提出,這對助力西安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有重要意義。【詳細】
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24日在2014私人銀行財富論壇上表示:"中國的城鎮化正進入高速發展期,但這個速度相對于同時期的發達國家來說還相對較慢。中國城鎮化現在亟待解決的是戶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人口增長過于集中和城鎮公共資源的問題。"【詳細】
西安交通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楊東朗日前在接受新華房產記者采訪時表示,城鎮化建設應該完善城市集群體系,明確城市功能,提升城鄉一體的發展基礎。【詳細】
陜西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馬建飛在接受新華房產西安站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城鎮化建設中,以降低資源消耗為立足點,減少土地浪費為長期目標,不污染環境,不損害農民利益,以實現城鎮人居環境的和諧共生。【詳細】
城鎮化當然要造城,但不能把它單一地看成擴張城市。目前特大城市的建設已經呈現諸多問題,如交通擁擠、環境污染、房價高企、社保水平跟不上、工作生活壓力大等。因此當前特別要大力發展那些勞動力吸納程度高、產業發展多元化并有地方特色、房價負擔得起的二三線城市。【詳細】
"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帶來的全新大格局提升,西安市房地產市場將面臨廣闊前景。"西安美城機構總經理汪魏在接受新華網西安站記者采訪時說,未來西安的房價不會大起大落,整體市場基本上都會維持在穩步增長水平。如何抓住國家新城鎮化的機遇和形成互聯網化是近期西安房企必須考慮的問題。【詳細】
盡管城鎮化進程中必然帶來房地產等相關需求的增長,但新型城鎮化核心是"以人為本",不能等同于"地產化",不能再簡單停留在"蓋房子上"。因此,從一個從業者的角度來說,我個人認為,住宅市場特別是商業地產的長足發展,不是簡單地靠規劃就能解決的。【詳細】